四川美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工作室·教学大纲

教育是人类对待其智慧遗产的系统行为,主要表现为以社群为场域的系统知识分享行为,在信息泛滥的今天,艺术的现场与社会现场同构为交融的媒体、跨界的现象、驳杂的信息、折叠的场域。但从大历史的时空次第来把握,它依然符合启、承、转、合四个基本特征,同时还要附加时代精神的具体要求:当代性、在地性、互动性、公共性。并由此构筑本工作室教学与研究的核心——“跨”的多维本体的概貌。


启、承、转、合亦暗示出对学员的成长目标的方向与标的:

启:知识的收集、整理、架构工作,产生智慧的知识化过程,产生知识的本体。“启”对应社群身份中的守护者、研究者。

承:知识的分享、传递、教育工作,产生知识社群的本体、开启知识本体的社群维度。“承”对应社群身份中的教育者、传播者。

转:知识的更新、迭代、创造、进化工作,开启知识、智慧本体演化的时空维度。“转”对应社群身份中的创新者、革命者。

合:知识与广域社群的互动,产生知识的实践现场,开启知识、智慧的能量维度。“合”对应社群身份中的组织者、维护者。

启- 承- 转- 合--- 再到启- 承- 转- 合是往复过程,但非循环,而是在逻辑往复中进行维度演化。


每一个教育行为是非常具体时空中的社群行为,教育虽然有其跨时空的基本原则,也要满足具体教育的背景现场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主要表现是使人类的智慧成就转化为合乎具体时代、具体共同体的知识系统,所以无论学员侧重于启、承、转、合哪个方向,他们的转化过程都需要满足如下几个特性:


当代性:智慧的知识化的逻辑路径与语言表述要具有时代特征;

在地性:智慧的知识化的语言逻辑与词汇系统本身要契合社群的经验基础;

互动性:智慧的知识化的迭代进化需开放包容新现场新实践新思想的互动构建;

公共性:智慧的知识化的叙事路径适合开放链接更广阔的社群;


由此,寄望学员们可以面对发现无限开放的多维现场,并在跨学科、跨媒介、跨领域的思行实践中,更新对自身与语言的认识,从而在实践中扩展生命与艺术的本体。

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