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燕,女,1978年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四川资中。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2000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2003年硕士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专业。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专业。
2003年—2022年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学专业。
2022年至今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设计教育专业,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跨界美育实验室”负责人。
研究方向:设计教育、艺术治疗、教育戏剧、设计人类学。
2014年度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日常生活中的设计实践研究:以回龙桥13号民国居民楼为例》负责人。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设计思想及其当代实践研究》。参与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项目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遗址环境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社会记忆构建研究》
出版教材《设计原理》获2011年江苏省精品教材奖。教学论文获2016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教育研究类)三等奖。2020年《艺术设计研究》杂志社优秀论文奖。
出版专著《“想象”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生活与设计》,发表论文《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在中国设计研究中的现实意义》、《体验式教学法在设计史论课程中的运用》、《古琴减字谱的造字原理与视觉审美》、《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包豪斯——《包豪斯》舞台剧的创作初衷与多维叙事》、《“80年代”的景观与本真:对一幢民国居民楼的设计人类学研究》、《被历史遗漏的学科先驱:弗利德·迪克-布朗德斯在特莱津集中营的艺术治疗实践与机制》等学术论文近30篇。
组织学生成立“天台剧社”,改编与原创剧本并演出了《月亮和六便士》(2017年5月、11月)、《包豪斯》(2018年5月)两部艺术设计主题舞台剧。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多次校级与省级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