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丨艺术教育学院教学汇报展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2日 23:07 作者: 浏览:

艺术教育学院教学汇报展



① 水性材料制作与表现Ⅱ

Manufacturing and representation of Water-based materials 2 

②  构图与创作Ⅱ

The composition and creation 2 

课程导师:胡永奇 周宇

Course Tutor : Hu Yongqi   Zhou Yu


展览地点 / Exhibition Venue


艺术教育学院艺展厅(一楼)

Exhibition Hall, Arts Education Institute


开展时间 / Opening Time: 


12月21日(周二)15:30

15:30, December 21(Tuesday)


 展览时间 / Exhibition Time: 


12月21日(周二)- 12月27日(周一)

December 21(Tuesday) — December 27 (Monday)


主办单位 / Sponsor: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

School of Art Education,SCFAI


承办单位 /  Organizer:


水彩画系

 Watercolor Department








  高校水彩画教学中的“水性材料研究与表现”



向上滑动阅览


 文 / 胡永奇


在当下的高等美术教育中,水彩画与水性材料绘画存在密切的联系。水性材料绘画教学最初是基于为水彩画寻求语言突破的背景设立的。在教学形式上一般有两种:1.下设在水彩画专业之下的水性材料绘画研究类课程;2.以水彩画为主要学习对象的水性材料研究工作室。基于这样的背景水性材料发展受到水彩画的较大局限,在不断地教学积累我们得出,水性材料研究与表现的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以溯源艺术本质为核心,丰富水彩画表现语言,树立个人独特的材料观。在这样的框架下才能够开拓局面,为绘画表达提供材料与方法的支持。


一、引言

       近些年来水彩画在国内取得了长足发展,高等艺术教育在水彩画的推广和研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在新形势和新背景之下,高等美术院校水彩画的探索已由广而浅逐渐向深而专的层次跨越,关于水彩画史论、水彩画创作研究、水性材料研究的专门性学术研究在逐步深化。本文将主要阐释在水性材料教学实践方面的新的尝试和成果。



二、关于水性材料

       在目前的高等艺术教育系统中,水彩画作为除中国画以外唯一的以水为调和媒介而设立的绘画专业,其承担着研习水彩画与研习水性材料绘画的双重使命。我们的教学研究从两个视角开展:其一、水彩画角度,以服务水彩画为目的的水性材料研究;其二、艺术表达角度,以服务绘画创作为目的的水性材料研究。

       水性材料主要指涉及水彩画、丙烯、国画及岩彩、水粉、坦培拉、彩铅、工业水性颜料等一系列以水为调和媒介的颜料及辅助媒介、工具的总称。它们彼此之间具有极佳的融合性,多种颜料结合不同的纸、布等承载体能够形成近乎无限的表现形式,并能够发挥材料本身的特点,相互充实,对以水彩画为基础的水性材料绘画具有极强的支撑能力。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针对成熟的颜料、媒材及工具的特性及使用方法做到详尽的了解。

       关于颜料的特性它们各有偏重:水彩画颜料极易溶于水、透明度高、纯度高、覆盖力差、着色力差,随之呈现出来的是画面笔触与层次之间具有一定透明性,会出现叠色透色效果,色彩亮丽,同时其易脱色易混色,重色色域易发灰;丙烯颜料是典型的工业水性颜料代表,虽然问世仅有几十余年时间,但其鲜明的特点征服了无数艺术工作者,其颜色亮丽、不脱色、附着力极强、干燥快,同时颜料粘性高、覆盖力强、干燥后有结膜,其呈现的犹如油画一般的质感,可塑性很强;国画及岩彩类颜色其相似度高但又各有特点,它们是劳动人民与大自然的共同结晶,多取自自然界的矿石、土壤、植物、动物骨血等,国画颜色易溶于水,随着粘合剂(胶质)的多少呈现不同的流动性和附着力,颜色粉质较明显,有其鲜明的色彩体系,附着力强于水彩画颜料,岩彩除具有国画颜料的特征外,由于其多为矿石及仿矿石的人工陶瓷研磨而成,其带有矿石的棱面结构,具有明显的光泽感;水粉颜料为大家熟知的广告类颜料,颜料品质较差、易溶于水、粉质感极强、粘合力差、覆盖力较强,较易脱色和龟裂、耐久性差不宜长期保存,值得一提的是脱胶后的水粉具有很好的平整度,均匀的哑光效果,不宜留笔痕,但及易脱色;坦培拉是一门古老的画种,延续已有数千年时间,其传统颜料为颜料粉末与鸡蛋调和而成,由于蛋液的存在,干燥后色彩与色彩之间形成了微薄的夹层,光照射在画面上具有更强的折射性,呈现迷人的光泽感,但其制作严谨度高难度大,颜料不易保存;彩色水溶性铅笔易于形成素描般的线条,同时颜料溶于水,适合于精细的描绘和大尺寸作品中的修补工作;工业水性颜料包含液体墨水、染织颜料等化工颜料,其具有极强渗透力的,诸如液体墨水透明度极高,色彩艳丽,同时颜料易氧化脱色,重色覆盖力不足。以上主流成熟的几种水性颜料各自特点鲜明,有表现突出的一面同时也有自己的短板,因此,整合颜料熟悉其特性,掌握其使用方法是将其优点应用于绘画创作的最基础的一步。

 在颜料之外,作品的承载物对绘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承载物”是指画纸、画布等一切承载画面颜色及笔触的承载体,我们熟知的油画布、水彩纸、素描纸、宣纸、绢等均最是常用承载物。我们习惯于油画创作选用油画布、水彩画创作必然是用水彩纸、国画创作也无非是宣纸或者绢,这些隐性的范式在我们的思维中形成惯性,这与我们学习生涯和操作习惯密不可分。在经验的积累中,我们潜意识中规定了水彩画应该是什么样的面貌,什么样的画面才是丙烯画、国画该有的样子,回想我们从何时起开始墨守成规且欣然接受?这与限定一个人只能画写实的作品或只能画抽象的作品并无二致。颜料与不同的承载物结合将会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当下架上绘画领域对承载物的探索与尝试已拓展到塑料、玻璃、金属板、自制材料等各式各样的材料,水性材料绘画在保持媒介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亦有很大的可探索空间。媒材工具与艺术创作存在密切的辩证关系,有时艺术创作的观念和想法需要恰当材料才能得以有效的表达,有时新的材料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造力创作出新的绘画形式,两者之间是相互生发和侵染的关系。

三、“水性材料研究与表现”教学

       水性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一直以来是围绕着水彩画展开的,其他材料媒介与工具的介入也是为了丰富水彩画的表现语言,取长补短,解决实际中的某些操作难题,增添新的画面效果和范式,这样的整体构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水性材料教学的逐步深化中,将水性材料脱离水彩画单一的依附关系,成为教学研究推进的重心。将研究背景拓宽到艺术表达的宏观场域下才能进一步展现水性材料研究与表现的价值。因此,“水性材料研究与表现”将包含三个单元:其一、溯源艺术本质下的水性材料研究与实践;其二、水彩画背景下的水性材料研究与实践;其三、材料与意识逻辑的关系探讨,构建自我材料观。三个单元将形成集:材料、工具研究及使用方法,绘画技法拓展,材料认知讨论为一体的教学系统。以下做具体分析:

(一)溯源艺术本质下的水性材料研究与实践。

       面对材料的应用我们首先应该叩问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对水性材料的研究与实践应置身于服务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将创作者的构思与情感用恰当的材料和方法呈现在作品中。基弗利用油脂、金属、铅、石膏、颜料等在画布上制造出焦黑的色调和废墟式的画面质感,极富感染力地表达了他一直以来对战争和第三帝国的关切与反思;段正渠将水彩颜料与草纸结合,草纸的粗糙感结合速写式的绘画手法将西北大地与西北人的精神特征得以强化;张晓刚的纸本油画新作,用厚薄不一的白卡纸和水彩纸叠加粘合在一起形成了厚度和形状不同的层次与细节,纸张的不规则边缘成为作品的外轮廓,结合他一贯的创作内容,却带来了与以往作品存在奇妙差异的新效果,这其中材料与形式的转换起到了主要作用。通过以上类似的大量案例分析,梳理材料与创作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材料与创作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认识。当组成画面的材料与媒介的气息恰如其分地与作者的意境与情趣相连接时,一幅好的作品将会呈现出来。

(二)水彩画为背景下的水性材料研究与实践。

      “水性材料研究与表现”课程的设立,初步构想是为充实水彩画语言,弥补水彩画材料的某些缺陷,丰富水彩画表现力,拓展水彩画体量及其影响力。水彩画颜料是以阿拉伯树胶为粘合剂的水性颜料,具有颜色纯度高透明度色泽亮丽的优点,同时,附着力差、不宜反复深入、难以满足大尺寸的创作等缺点也较为显著。在不断的探索中,水彩颜料结合丙烯、液体丙烯、国画颜料、脱胶水粉、彩色墨水等特性不一的水性颜料,能够很好地弥补水彩画颜料的缺陷,同时又能保持水彩画固有特征。在水性材料研究与表现课程中,笔者研究了多种方法,选择不同的时机,通过稀释、固定、叠加等方法,将其他颜料的优点与水彩画充分融合在一起,大大弥补了水彩画的缺陷,提升了水彩画表现力。

(三)材料与意识逻辑的关系探讨,构建自我材料观。

       一幅好的作品取决于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真切的情感表达,绘画材料为一幅好的作品的诞生提供了基石。在数千年的人类艺术中,绘画材料逐步演变至今天简洁便利的面貌,在单一画种的创作中,因绘画材料简单便捷,驾驭得心应手,艺术家往往可以忽略材料的存在。然而当便捷的使用形成固定习惯时也极易产生懈怠的情绪,从而抹杀掉许多新生的想法;于此同时,多种材料的结合应用也会带来很多负面的麻烦,诸如为应用材料而绘画的现象,作品成为材料的堆砌场,创作的意图容易在材料不断地堆砌中被扭曲或掩盖。结合以上两种情况,如何适度的使用材料成为比掌握材料特性及使用技法更为重要的环节。通过结合具体课堂作业的讲解及以往留存作品案例的分析,对材料应用形成理性的认知,结合自己的不断实践构建属于个人的独特材料观。

材料的应用应当是自然生发的过程,在不断地实践研究中,在创作表现诉求中,逐步地形成更多的经验和心得,应用材料的属性应与创作的精神内核紧密的切合在一起,才能创作表里如一的感人作品。因此,关于“水性材料研究与表现”的教学将遵循基础、习作、创作三个阶段,基础的材料测试与试验、中段的材料习作实践、后期深入的大尺幅绘画创作实践。期间需一定时间的沉淀,消化吸收,在逐步的实践过程中找寻到自己的材料应用心得并树立自己的“材料观”,只有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认识才能进入到主动探求的新境界。材料的探索和应用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种材料都具备成为构建艺术世界基石的潜力,水性材料研究与表现的教学将是充满“变数”的和不断自我更新的。

2019级水彩系《水性材料制作与表现2》课程作业 课程导师:胡永奇

2019级水彩系《水性材料制作与表现2》课程作业 课程导师:胡永奇

2019级水彩系《水性材料制作与表现2》课程作业 课程导师:胡永奇

2019级水彩系《水性材料制作与表现2》课程作业 课程导师:胡永奇

2019级水彩系《水性材料制作与表现2》课程作业 课程导师:胡永奇

2019级水彩系《水性材料制作与表现2》课程作业 课程导师:胡永奇

2019级水彩系《水性材料制作与表现2》课程作业 课程导师:胡永奇

2019级水彩系《水性材料制作与表现2》课程作业 课程导师:胡永奇

8859

2019级水彩系《水性材料制作与表现2》课程作业 课程导师:胡永奇

  关于创作方案,一种不断外延的生成

 文 / 周宇

       我们讨论绘画创作研究时,绘画创作背后的线索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而绝大多数线索的梳理是通过对创作方案的思考开始展开的。从绘画角度说,创作方案不仅是创作的开端,也是作品生成的语境,有关“绘画方案(Painting scheme)”基本的释义是从绘画出发,通过创作带动教学,其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都有具体的思考,并具有可操作性,这是种广义的定义。或许某种角度上绘画方案是构建观众与艺术家的一个沟通链接,是萦绕作品的线索及图像语境。绘画方案对于艺术家自身也是一种观察、自省的流动线索,是一种向内观看的切入口。

      绘画方案一个层面反应的是艺术家创作前期思路和方法的端倪之外,另一个层面反应的是围绕绘画而生成出的线索,这些线索的载体或许可能是一趟行程的车票、某个时间节点的拍摄记录、一件生活物品、一段工作经历等等,这些因素是存在在手稿里的线索,它串联在“视觉经验—重复唤起感知—创作实践”之间,它与作品之间是粘性、相互依存的关系。


       豪厄尔斯提起过:因为难度,你不能有效的将你看到的和你认识到的区分开,因此,艺术中“现实的幻觉”的成功构建,并不是依赖于我们所得到的知识,而是依赖于成功的获得越来越多行之有效的图式,也便是说,有效的绘画的生成,是通过对其画面背后信息的思考、背景知识的梳理、最终回归到创作本身的有效性上。另外,个体绘画系统的建构是在于每一次认真投入的绘制过程中;艺术家的大脑,需要不断的正视感知到的信息和知识,将“行之有效”的图像经验在往后的实践中显现。


       之所以对绘画方案的重新正视,正是因为它已有别于以往,它已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方案的定义,及其功能性。它的媒介变得外延,与时间、空间、文化情境相交融,定义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草图或记录,而是借助网络云盘技术、社交平台互动、日记书信、摄影等等各种手段丰富了其外在形式。比如:2010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梵高展览,这次展览主要焦点放在这位艺术家生前的那些引人关注的书信。将有超过三十五封梵高生前亲手所写的原始信件会展出,同时还有大约六十五幅油画和三十幅素描作品一同参加展出,而且这些绘画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都可以在这些信件中找到。在这个展览上,书信成为绘画创作的“方案”。


       因此,尽管曾经过往绘画的学习强调创作的“结果”,但绘画研究作为对创作的梳理,从绘画方案开始,未尝不是一种值得试验的角度。自现代主义之后,传统绘画的形式、观念在定义上被彻底地颠覆,那么传统的绘画研究的角度,也有理由进一步被拓宽,以至于现在的对绘画的理解较之于过去可以有更多不同,并且,今天的绘画方案也有更多的表达方式。方案到绘画系统再进一步到创作,从内到外都更外延了,更有探索的空间了。

研究目的:

       随着深入的探讨,希望研究和创作也能进入更广泛的领域。通过以“绘画方案”为切入点,探究绘画创作里隐藏的信息,绘画创作研究如何在路径上呈现其研究的多样性,并对定义及相互关系进行探讨。以“绘画方案”作为路径研究对象,介入艺术史、社会学、图像学、符号学等的研究方法,比对相关学科当代艺术文献,以当代社会发展进程、艺术哲学为脉络梳理论点的形成及其特殊性;归纳个人创作表达与时代变迁的关联;借助案例研究,实践以当下绘画创作介入的可能性。通过研究,以期获得此类理论生成的依据,并探讨其价值判断,建立绘画创作背后所指呈现的图像问题的研究方法及评判标准。


研究方法:

       由绘画方案为切入点,研究个人创作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张力与结构。由此扩展至更大范围的绘画现象研究。

       一方面,通过对于方案与媒介的梳理,深入其中的个人创作方法和绘画体系的逐步形成过程。如个体思考、成长经历、环境因素的影响,影响方式,影响范围等。通过对方案方式的轨迹研究,形成一个基点。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梳理其个人关注的视角,及其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性因素。通过不同类型的艺术家划分,建立不同背景的样本案例,丰富案例研究的广度和多样性,从多样性中找出核心因素。

       这一阶段的研究以案例研究为主。

       案例研究:选择典型性、代表性个案,设置个案研究的有效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和比对,通过案例对研究理论进行思考,推导理论观点的共性和特殊性,以获得研究观点的实际依据。

       另一方面,以“方案”为一个视觉文化样本,以图像学的方式切入,研究这类视觉化语言所能承载的文本含义和象征含义,以及在不断传播过程中,根据绘画成长轨迹的不同,如何裂变和发展。研究绘画创作从形成,到链接,以及到建立创作系统这潜于个体意识中的完整线索。在研究上,注重不同艺术史阶段下的手稿形成机制研究,建立比较文本,形成参照体系。

      在这一阶段的研究方法上,以方法融合和文献梳理为主。

       方法融合:以艺术融合社会学、图像学、符号学等研究方法,建构研究的深层结构和交叉视线,运用社会观察、田野调查等,探索艺术史现象之后的依据。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等方法进行理论梳理。

       文献研究:梳理、比对相关领域文献,为研究奠定全面深入的文献理论基础。

2018级水彩系《构图与创作2》课程作业 课程导师:周宇

2018级水彩系《构图与创作2》课程作业 课程导师:周宇

2018级水彩系《构图与创作2》课程作业 课程导师:周宇


2018级水彩系《构图与创作2》课程作业 课程导师:周宇

53372

2018级水彩系《构图与创作2》课程作业 课程导师:周宇

2018级水彩系《构图与创作2》课程作业 课程导师:周宇


  展览现场